欢迎来到陕西自考网!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教育考试院https://www.sneea.cn/为准。

联系我们:  02987879230

距10月自考考试还有47

距10月准考证打印还有38

考生服务:

  • 报名报考|
  • 考试安排|
  • 所在位置:陕西自考网 > 自考真题 > 江苏省自学考试-01839 中外教育史(高纲1830)

    江苏省自学考试-01839 中外教育史(高纲1830)

       来源:陕西自考网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高纲1830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062 中外教育史

    南京师范大学编(2020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外教育史》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段)课程中必修、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有两个特点:一是它是历史学和教育学相交叉的学科,因而在学习时,要求自学者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尤其是了解中外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历史;二是要求自学者能够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对教育史实进行分析批判的能力。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外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史实,重要教育家的主要教育主张,从中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并为中国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古代学校教育的产生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世界早期学校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等诸种教育起源说,并掌握远古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掌握中国夏、商、西周官学制度体系及其变迁;掌握古希腊时期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制度的异同;了解古罗马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学校

    (一)苏美尔人的学校

    (二)古巴比伦的学校教育

    二、古埃及的学校

    (一)宫廷学校

    (二)寺庙学校

    (三)文士学校

    三、古印度的学校

    (一)婆罗门教的教育

    1.家庭教育

    2.古儒学校

    (二)佛教的寺院教育

    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的萌芽: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学校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商朝的学校教育

    三、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西周的学校教育

    (一)西周社会概况

    (二)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

    1、国学

    (1)小学

    (2)大学

    2、乡学

    (三)西周学校的教师

    (四)六艺教育

    1、人文教育传统与六艺的起源

    2、西周的六艺教育

    1.礼、乐

    2.射、御

    3.书、数

    第三节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一、斯巴达的教育

    二、雅典的教育

    三、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第四节 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共和政体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小学教育

    (二)中学教育

    (三)高等教育

    二、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

    【考核知识点】

    (一) 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及其特征;

    (二)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三)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四) 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

    【考核要求】

    (一)识记

    宫廷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古儒学校、庠、序、校、瞽宗、国学、乡学、官师合一、六艺教育、学在官府、政教一体。

    (二)理解分析

    1.世界早期学校的主要类型、形成原因、主要特点;

    2.中国夏、商、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

    3.中国先秦时期人文教育的特点;

    4.斯巴达与雅典教育制度的特点,有何异同;

    5.古罗马帝国在学校教育制度方面的变化。

     

    ◎第二章 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意义;掌握古代中外教育家的主要教育主张;理解中外教育家的教育观与其政治主张之间的关联;把握《学记》与《雄辩术原理》在教育发展历史中的价值和地位;初步认识中外教育家在教育精神上的各自特点。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一)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德教”到“德治”

    (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二、“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观

    三、“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

    四、以“仁”、 “礼”为旨归的教育内容

    五、“仁”心为本的教育方法

    (一)“为仁由己”

    1、立志、持志

    2、克己、内省

    3、改过迁善

    (二)因材施教

    (三)启发诱导

    (四))学、思、行结合

    六、“仁爱”之师道观

    (一)学而不厌

    (二)诲人不倦

    (三)教学相长

    第二节 孟子的教育思想

    一、性善论与道德内发说

    二、“复性式”教育体系的建构

    (一)“大丈夫”理想人格

    (二)“四德”教育内容

    (三) “自反”式教育方法

    1.存心寡欲

    2.尚志养气

    3.反求诸己

    4.磨炼意志

    第三节 荀况的教育思想

    一、性恶论与外铄说

    二、“成性”式教育体系的建构

    第四节 墨家、法家的教育主张

    一、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主张

    (一)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论

    (二)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

    1.古代文化知识教育

    2.科学技术教育

    3.逻辑学知识的传授

    (三)主动的教育方法

    二、法家“以法为教”的教育思想

    (一)绝对“性恶论”与教育的作用

    (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五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美德由教育而来

    二、“产婆术”与启发式教学

    第六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教育

    (二)7岁至18岁

    (三)18岁至20岁

    (四)20岁至30岁

    第七节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一、灵魂论与教育阶段说

    (一)教育的年龄阶段划分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的年龄分期

    1.出生至7岁

    2.7岁至14岁

    3.14岁至21岁

    二、和谐发展的教育观点

    三、“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

    第八节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一、《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作用、目的及地位

    (二)论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

    1.学制与学年设想

    2.大学的学校管理

    (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教学相长

    2.预时孙摩

    3.长善救失

    4.启发诱导

    5.藏息相辅

    二、《雄辩术原理》中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演说家的方法

    1.及早施教

    2.内容广泛的课程内容

    3.因材施教

    【考核知识点】

    1.孔子的教育思想;

    2.孟子的教育思想;

    3.荀子的教育思想;

    4.墨家、法家的教育主张;

    5.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6.柏拉图教育思想;

    7.亚里士多德的年教育主张;

    8.《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有教无类、六经、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

    2.性善论、“四端”、“大丈夫”、存心寡欲、尚志养气、反求诸己。

    3.性恶论、“性伪分”、“性伪合”、“化性起伪”。

    4. “兼士”、“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5.苏格拉底问答法、助产术、理想国。

    6.《学记》、教学相长、预时孙摩、长善救失、藏息相辅;《雄辩术原理》。

    (二)理解分析

    1.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目的、内容、方法、原则等主张的内容及其历史价值;

    2.孟子性善论的教育意义,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及其历史意义;

    3.荀子性恶论及其对教育体系建构的意义,关于学习的理论及其意义,关于教师理论及其主要特征;

    4.墨家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论述及其特点;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主张及其理论基础;

    5. “苏格拉底法”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6.柏拉图对教育问题的主张;

    7.亚里士多德的年龄分期思想、和谐教育理论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

    8.《学记》对先秦儒家教育理论的总结;《雄辩术原理》在西方教育理论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价值;《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第三章 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外古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和脉络,理解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影响。认识宗教与西方教育制度发展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中外古代教育制度发展的特点。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的演变

    一、封建官学制度发展的揭幕——稷下学宫的兴衰

    1.稷下学宫的兴衰历程

    2.稷下学宫的性质与特点

    二、汉代官学制度的建立

    (一)汉代文教政策的沿革

    1.汉初的文教政策

    2.“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二)汉代的官学教育制度

    1.中央官学

    (1)太学

    (2)宫邸学校

    (3)鸿都门学

    2.地方学校

    三、魏晋六朝时期官学的兴废

    (一)魏晋的官学教育

    (二)南朝的官学教育

    (三)北朝的官学教育

    四、唐宋时期官学体系的完善

    (一)唐宋时期的文教政策

    (二)唐宋时期官学教育制度

    1.唐朝的官学教育制度

    2.宋代的官学教育制度

    五、元明清官学制度的僵化

    (一)元代官学教育制度

    1.中央官学

    2.地方官学

    (二)明朝官学制度 

    1.中央官学

    2.地方官学

    (三)清代的官学教育

    1.中央官学

    2.地方官学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私学的发展轨迹

    一、先秦时期政治性的私学

    (一)私学兴起的原因

    (二)先秦私学的特点

    二、汉代私学的恢复和发展

    (一)汉代私学的种类

    (二)汉代私学教育发展的特点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的扩张

    (一)魏晋时期的私学教育

    (二)南朝的私学教育

    (三)北朝的私学教育

    四、唐宋时期私学的兴盛

    (一)唐朝时期私学概况

    (二)唐朝时期蒙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三)唐宋时期的蒙学教材

    五、元明清时期私学的兴盛

    第三节 科举制度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科举制度的沿革

    (一)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

    (三)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逐渐僵化

    二、科举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书院制度的沿革

    一、书院兴起的原因

    二、历代书院的沿革

    (一)宋代书院的蓬勃发展

    (二)元代书院的官学划

    (三)明代书院的兴衰

    三、书院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

    (一)书院的组织管理

    (二)书院的教学活动

    (三)书院的德育工作

    第五节 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一、基督教对学校教育的控制

    (一)基督教概述

    (二)基督教控制下的学校教育

    二、封建领主的骑士教育

    三、中世纪大学的建立和发展

    四、市民阶层的教育

    【考核知识点】

    1. 中国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制度的演变;

    2. 中国封建社会私学的发展轨迹;

    3. 科举制度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4. 中国书院制度的沿革;

    5. 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考核要求】

    (一)识记

    稷下学宫、大都授、熹平石经、社科射策、及门弟子与著录弟子、宗明察、察举制、九品中正则、苏湖教法、三舍法、社学、监生历事制、诂经精舍、学海堂、会讲、讲会制度、

    先生大学与学生大学、骑士七技、主教学校、教区学校、《白鹿洞书院学规》。

    (二)理解分析

    1.稷下学宫的性质与特点;汉代文教政策的沿革、“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汉代的官学教育制度;鸿都门学设立的原因及其意义;魏晋六朝时期官学的兴废;唐宋时期官学体系的完善;元明清官学制度的僵化。

    2.中国封建社会私学的发展轨迹。先秦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意义;汉代私学发展的特点;魏晋、南朝、北朝私学发展的特点;唐宋时期蒙学教育积累的主要经验。

    3.科举制度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4.中国书院制度的沿革。

    5.西欧中世纪教育的特点;西欧骑士教育的基本特征;基督教教会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理学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掌握朱熹、王守仁、颜元的教育思想;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主要观点;理解宗教改革与教育普及之间的关联;掌握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理学教育理论

    一、理学教育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一)理学教育理论兴起的社会原因

    (二)理论教育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学术背景

    二、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以本体论为教育思想构建的基础

    (二)以道德修养为教育的惟一目的

    三、朱熹的教育思想

    (一)论人性及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

    (二)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的教育

    (三)论读书法

    四、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一)致良知与教育的作用

    (二)“明人伦之外无学”

    (三)“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观

    (四)论儿童教育

    第二节 明清之际启蒙教育思潮

    一、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教育主张

    (一)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二)提倡“实学”

    (三)注重“践行”的教育方法

    二、颜元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标论——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二)倡导实学、实用的教育内容

    (三)“习动”、“习行”的教育方法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一、人文主义文化内容与特征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一)注重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学

    (三)尊重儿童人格,重视儿童个性及学习兴趣

    (四)注重教学中思想情感的陶冶

    (五)重视教师的作用

    第四节 基督教新教的教育思想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及影响

    二、新教的教育主张与实施

    (一)重视面向广大民众的初等教育

    (二)重视“4R”以及人文学科的学习

    (三)以儿童自然发展为根基变革教学方法

    【考核知识点】

    1.理学教育理论。

    2.明清之际启蒙教育思潮。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4.基督教新教的教育思想。

    【考核要求】

    (一)识记

    性即理、居敬持志、虚心涵泳、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童蒙须知》、《白鹿洞书院学规》、《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漳南书院记》、《九十五条论纲》、快乐之家、“4R课程”。

    (二)理解分析

    1.理学教育理论兴起的原因及其基本特征;朱熹的人性理论与其教育主张之间的关联,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教育及其意义,朱熹重视读书穷理的缘由,六条读书法的内容及其价值;王守仁“心即理”思想与其教育主张之间的关联,“知行合一”道德教育观的价值和局限性,儿童教育理论的积极意义;朱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异同。

    2.启蒙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教育主张及其先进性;颜元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

    3.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4.新教的主要教育主张与实践,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主张对欧洲初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欧美诸国推进教育国家化的主要举措;明了欧洲民族国家建立与国民教育制度建立之间的关联;理解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教育近代化的意义;明晰中国近代学制建立和发展的脉络。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与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欧洲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英国的教育制度

    (一)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

    (二)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三)英国中等教育的演进

    二、法国的教育制度

    (一)近代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

    (二)初等教育的发展

    (三)中等教育的演进

    三、德国的教育制度

    (一)德国的教育领导体制

    (二)德国的初等教育发展

    (三)德国中等教育的演进

    第三节 美国、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美国的教育制度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教育概况

    (二)南北战争后的美国教育制度

    二、日本的教育制度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教育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四节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西方教会在中国的教育殖民

    二、近代新式学堂的建立

    (一)方言学堂

    (二)军事学堂

    (三)技术学堂

    三、近代学制的建立

    (一)壬寅学制

    (二)癸卯学制

    四、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考核知识点】

    1.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与教育的发展;

    2. 欧洲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3. 美国、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4.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考核要求】

    (一)识记

    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京师大学堂、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昆西教学法、贝尔——兰卡斯特制、公学、帝国大学、实科中学、《初等教育法》、《费里法案》、《学制令》。

    (二)理解分析

    1.工业革命引起教育发展和变化的主要体现。

    2.英国教育领导体制、初等教育的发展和中等教育的演进;法国教育领导体制、初等教育的发展和中等教育的演进;德国教育领导体制、初等教育的发展和中等教育的演进。

    3.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教育概况、南北战争后的美国教育制度;日本的教育制度。

    4.西方教会在中国的教育殖民;近代新式学堂的建立;近代学制的建立;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第六章 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斯宾塞、乌申斯基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对传统教育理论体系的冲击;掌握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泛爱主义的教育主张

    (二)泛智主义的课程理论

    (三)自然适应性原则

    二、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一)“自然教育”的目的论

    (二)“自然教育”的儿童观

    (三)“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裴斯泰洛齐的和谐教育理论

    (一)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和谐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 洛克的绅士教育主张

    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二、绅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赫尔巴特的传统派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目的

    二、论管理

    三、论教学

    (一)教育性教学思想

    (二)教学心理化

    (三)教学阶段理论

    第四节 斯宾塞的实科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教育内容

    (二)实证性的教学方法

    第五节 乌申斯基的民主主义教育主张

    一、教育的民族性思想

    二、关于教学的理论

    (一)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三)教学原则

    第六节 中国近代主要教育思潮

    一、洋务教育思潮

    (一)洋务教育思潮出现的原因

    (二)洋务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三)洋务教育思潮的历史影响

    二、维新教育思潮

    (一)维新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二)维新派的主要教育主张

    第七节 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一、造就“健全人格”的教育主张

    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三、民主管理的思想

    【考核知识点】

    1.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2.洛克的绅士教育主张

    3.赫尔巴特的传统派教育思想

    4.斯宾塞的实科教育思想

    5.乌申斯基的民主主义教育主张

    6.中国近代主要教育思潮

    7.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考核要求】

    (一)识记

    泛智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白板说、绅士教育、自然人、自然后果法、要素教育、教育性教学、统觉、实科教育、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教育的民族性、中体西用、五育并举、造就“健全人格”

    (二)理解分析

    1.夸美纽斯泛爱主义的教育主张及其形成基础,泛智主义的课程理论及其人文主义特征,自然适应性原则提出的基础、与教育教学原则之间的关联。

    2.洛克的绅士教育的作用与目的,绅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 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观,儿童管理思想,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观点。

    4.斯宾塞的功利主义的教育目的观,以科学为核心的实科教育内容、实证性的教学方法。

    5. 乌申斯基的教育的民族性思想,关于教学的理论。教

    6.中国近代主要教育思潮;洋务教育思潮出现的原因,主要观点及其历史影响;维新派教育家的主要教育主张;洋务派与维新派教育思想的异同。

    7.蔡元培民主教育思想的体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意义。

    ◎第七章 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明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路向;理解1922年学制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推进的意义;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探索的历程。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

    (一)实施普及的免费义务教育

    (二)普遍进行中等教育的改革

    (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四)幼儿教育方面的改革

    二、苏联(俄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教育的改革

    一、英国战后的教育改革

    二、美国战后的教育改革

    三、日本战后的教育改革

    四、法国战后的教育改革

    第三节 世界各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一、美国教育改革

    (一)20世纪60年代的课程改革

    (二)20世纪70年代的恢复基础教育运动

    二、英国的教育改革

    (一)教育领导体制改革

    (二)考试制度改革

    (三)基础教育系统的改革

    三、法国的教育改革

    (一)结构改革

    (二)课程和教学改革

    四、苏联的教育改革

    (一)1958年的改革

    (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现代化

    第四节 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演进

    一、“六三三”学制的建立

    (一)新学制建立的历史背景

    (二)新学制的酝酿与制定

    (三)新学制的改革标准及主要内容

    (四)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教育改革

    (一)教育行政方面的改革

    (二)学校系统方面的改革

    (三)统一课程标准

    (四)施行教员资格审查制度

    (五)加强学校训育管理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初步实践

    (一)成立初期的教育改革

    (二)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大革命”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教育遭受重大挫折和损失

    三、改革开放时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

    【考核知识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教育的改革

    3.世界各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4.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演进

    5.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考核要求】

    (一)识记

    “现代中学”、综合中学、《史密斯-休士法》、《巴特勒法案》、《国防教育法》;《教育基本法》、 “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哈比改革、结构主义课程论、恢复基础教育运动、新学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教育大革命”。

    (二)理解分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特征;苏联(俄国)改革旧教育制度、建立新教育制度的主要举措。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与特点。

    3.世界各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英、法、苏联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及其特点。

    4.“六三三”学制制定的背景、过程,学制的改革标准及其主要内容、特点,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精神;国民政府时期在教育制度方面改革的举措及其目的。

    5.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八章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把握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的各种教育思潮对现代教育发展的意义;掌握陈鹤琴、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主要教育思潮

    一、新思潮产生的社会及思想文化背景

    二、欧洲的新教育思潮

    三、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第二节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哲学

    (二)“社会个人主义”社会观

    (三)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

    二、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

    (一)“教育即生长”

    (二)“教育即生活”

    (三)“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三、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

    四、活动课程论

    五、从做中学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主要教育思潮

    一、改造主义教育

    二、要素主义教育

    三、永恒主义教育

    四、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第四节 前苏联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一、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

    (一)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

    (二)关于教育目的

    (三)集体教育理论

    二、凯洛夫的教育思想

    (一)对教育本质、作用和共产主义教育目的、任务的论述

    (二)对教学理论的论述

    三、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一)关于“一般发展”

    (二)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三大原则

    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一)基于人道主义的教育信念

    (二)论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五节 中国现代主要教育思潮

    一、平民教育思潮与平民教育运动

    二、工读教育思潮与工读运动

    三、职业教育思潮

    四、科学教育思潮

    五、乡村教育运动

    第六节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实践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一)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1917—1922年)

    (二)为民众教育的普及而探索、奋斗(1923—1934年)

    (三)从事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时期(1935—1945年)

    (四)倡导民主教育时期(1945—1946年)

    二、“生活教育”理论

    (一)生活即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

    (三)教学做合一

    第七节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一、 生平与教育实践

    二、 “活教育”思想体系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

    (三)活教育的教学论

    【考核知识点】

    1.欧洲的新教育思潮;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2.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观点。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的改造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思潮的教育主张。

    4.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凯洛夫的关于教学理论的论述;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5.平民教育思潮与平民教育运动;工读教育思潮与工读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乡村教育运动。

    6.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活动,“生活教育”理论。

    7.陈鹤琴的教育实践活动,“活教育”理论体系。

    【考核要求】

    (一)识记

    新学校运动、夏山学校、从做中学、活动课程论、 改造主义教育、平行教育影响原则、一般发展、最近发展区、平民教育思潮、定县实验、乡农学校、小先生制、活教育、五指活动

    (二)理解分析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欧洲的新教育家们的主要教育主张;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

    2.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关于活动课程及“从做中学”的理论。

    3.改造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形成的背景及其基本主张。

    4.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凯洛夫教学理论的特色;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苏霍姆林斯基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的体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主张及其意义。

    5.五四前后出现的主要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的原因、主要内容和特点。

    6.陶行知的主要教育实践活动,“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及其性质、意义。

    7.陈鹤琴的主要教育实践活动,“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核心精神。

    关于教材:《中外教育史纲》(第三版),胡金平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陕西自考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免费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